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崔顯旭」標籤的文章

談談《閃亮的西瓜》|只有當下的青春|什麼是「CODA」?|人生萬歲 Viva la vida與芙烈達·卡蘿 Frida Kahlo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旅程的過客。不管你身在何處,進行著何種跋涉、執著於何種理想,在生命停息之前,你都走在無限風景的旅途中。」 ──傑克·凱魯亞克(Jack Kerouac),《在路上 On The Road》 只有當下的青春,轟轟烈烈的偏執與狂傲 那是最好也最壞的世代,走過戰後重建的幾十年,而金融風暴還要三年才會到來,起飛的經濟讓社會洋溢著希望的氛圍,開啟未來席捲全球的韓流的第一代KPOP接連出道,音樂與青春是當代青少年們的全部。 《閃亮的西瓜》裡的CODA少年在與爸爸爭執後,因神祕的樂器行而回到爸爸的青春時代,發現爸爸在成為父親前也曾是少年,更甚是狂傲又魯莽的中二病少年。 就是那一種看了會覺得「啊!這不正是我最討厭的正義笨蛋嗎?總因為不問後果的衝勁而把自己搞進風暴裡的莽撞少年。」 面對聽得到、能說話的爸爸,他發現自己對父母的了解甚少,原來爸爸並非先天失聰,而是在學生時期才意外失聰,而爸爸口口聲聲的初戀也並非媽媽,而是人人景仰的校園女神,為了追女神而組建樂團,骨子裡與自己對音樂有著相同的基因,一樣也被音樂吸引。 他誓言要在過去改變爸爸失聰的未來,並避免父親成功追到女神而最終沒有與媽媽結婚,他走入年輕的父母的生活裡,用自己的方式替年輕的父母解除危機,而直到劇情走入尾聲,恩傑終於了解到父母並非一開始就是父母的模樣,他們也曾跌倒、曾橫衝直撞,也曾有過苦澀的青春,並在意外和悲傷中站起後才終於成為能扛起兩個孩子的大人與自己心目中的模樣。 當時作為孩子曾鄙視大人的世故,暗暗決定不要成為那樣的大人,卻最終在成長路上成為做事瞻前顧後的大人,曾經的偏執與狂傲在時光的洪水裡被磨去,堅硬的稜角成了平滑的鵝卵石。 時間張牙舞爪,轉瞬之間我們已不再年輕,但誰不是這樣,曾經是少年,橫衝直撞的魯莽看來荒唐,只為了那一句不負青春。 什麼是「CODA」? 《閃亮的西瓜》的主角是一位CODA少年-河恩傑,家庭裡除了自己都是聽障人士,他從小被賦予跟有聲世界溝通與照顧哥哥的責任,也因此比同齡人更加懂事早慧 在追《閃亮的西瓜》的同時,恰好獨立媒體報導者的Podcast推出了針對CODA的訪談,意外的發現,或許《閃亮的西瓜》的靈感來源也是2021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樂動心旋律》,同樣是家裡唯一能聽的見聲音的健聽人士,恩傑跟電影的女主角一樣習慣以家人為重,在需要跟外界溝通的時候隨Call隨到,家庭是他最重要

關於《二十五,二十一》與那些年輕才有的特權|只因青春是本太倉促的書

含著淚我一讀再讀,卻不得不承認,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 -席慕容- 看戲者入戲更深,《二十五,二十一》的觀眾在每一集的最後,頻繁地討論著HE或BE的可能性,鉅細靡遺的像是每個人都成了福爾摩斯。 多數人傾向著Happy End,害怕真誠的希度會失去甜美的初戀。 可遺憾才是人生,沒有結果的初戀也是青春的一環,那時的我們懵懵懂懂的長大,還有不問過去與未來、不顧一切去喜歡一個人勇氣。 如果最終《二十五,二十一》以Bad End結尾,也未必代表他是齣悲劇。 比起青春愛情,《二十五,二十一》更像是一部貼近人生的時裝劇,年少的特權、對於長大成人的不安與掙扎,在太梁高中五人幫轉大人的成長路上。 而劇中,也有許多能對比出孩子的任性與成年人的隱忍的地方。  1. 不為世事波動而煩惱的單純(太梁高中四人組) 《二十五,二十一》的開頭,是希度滿懷希望的自白,在1998年動盪的經濟危機裡,她想著世事的動盪與她無關,儘管後來她身處的女高的擊劍社因為金融危機廢社,但除了轉學至太梁高中、與宥琳成為對手,希度的生活沒有太大的不同,即使是早熟的宥琳,也仍然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長著。 即使孩子們也能感受到大人們的苦難、也可能不得不放棄什麼,但劇裡似乎分別了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煩惱,與易辰一樣家道中落的弟弟如常作為學生上學,易辰卻放棄了學業扛起讓一家人重聚的責任。 在前期的劇情中,被迫突然長大的易辰曾說起自己懷念學生時代單純的日子,懷念那些曾經以為是末日但其實微不足道的青春期煩惱,擔心課業太多、擔心社團活動、擔心短暫的Puppy Love沒有好結果。 而當跨越1999年,四人終於邁向20歲,第一件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宥琳因家裡因素不得不選擇歸化,跟過往的易辰一樣,她走出父母的羽翼,開始承擔保護家的責任。 2.不顧一切去愛的純真(希度、宥琳+智雄) 直率的希度在愛情裡也很帥氣,在面對自己的心意與易辰的逃避,仍一次次的坦率地說出自己的心聲,最終讓易辰也為之動搖。 智雄對宥琳的喜歡也是簡單純粹,從作為粉絲到交往,智雄與宥琳都像是校園裡常見的學生情侶,甜蜜又曖昧。 不管是橫衝直撞的喜歡、不問過去與未來的戀愛,都是青春期的孩子們才有的特權。 相較於孩子們對於喜歡的坦率與直接,易辰的喜歡相對充滿顧慮,即使是面對明眼人都看的出來的雙向好感,他仍守著記者與運動員不可近不可遠的界限獨自糾結。 3. 硬碰硬的勇敢(昇琬) 易辰不在的

關於《羽球少年團 Racket Boys》的5件事|青春是場終將落幕的熱血電影

(圖:羽球少年團劇照) "Everybody's youth is a dream, a form of chemical madness." -F.Scott Fitzgerald- 所有人的青春都是一場夢,被荷爾蒙支配 -史考特·基·費茲傑羅- 青春就像是一場終將落幕的限時電影,有笑有淚、有夢有痛,不甚完美卻令人難忘。 在《灌籃高手》中,櫻木花道在對抗山王之戰以「我,只有現在。」宣示想要再上場的決心 。這句話震懾了漫畫中的角色,也一直留在漫迷心中 學生球員的比賽,在每一個階段都是獨一無二的機會,錯過了就不再重來,而《羽球少年團》便是一群孩子追求所愛的故事。 少年們的純真與熱情、少年少女間的曖昧情懷、不顧一切追逐夢想的執著、青春期裡與家人間的矛盾與愛,《羽球少年團》裡演繹出青春裡的偏執與美好,在還未經世事的年紀裡,跌跌撞撞走過。 《羽球少年團》的故事從首爾開始,棒球少年尹海康因父親的財務狀況而無法參加培訓,還不得不從首爾搬到5個小時車程外的海南郡地尾村。 從首都到鄉村、棒球到羽球,海康家如大型的合宿營,在短時間內住進了海南中學與海南第一女中的孩子,他們與村民們一起參與運動會、在倉庫裡建球場、替高齡90歲的奶奶祝壽,少年少女們的加入為遲暮的地尾村帶來蓬勃朝氣與希望。 Pure And Passion|羽球少年團 海康父親尹賢宗是海南中學的新任教練,這所昔日風光的羽球名校光環已黯淡,正面臨著因為社員不足而無法參與比賽的窘境。 海康在一場與羽球隊的賭注中落敗而不得不加入羽毛球隊後,羽球少年團的成員-方允潭、羅雨燦、李容太便成為他朝夕相處的隊友。 起初,海康與隊友間還有些隔閡,即使每天玩在一起也有些距離感,但少年們的純真與熱情漸漸讓海康找回了歸屬感,也開始尋回打羽球的熱忱。 後來,海康帶著少年團到Wifi穩定的娛樂房、在公車上選擇與他們齊坐,也算是認證了他們是他真心實意的朋友。 青春期是最需要肯定與同溫層的年紀,海康放棄羽球與重拾羽球都是為此。 老太太家的娛樂房像是海康的心,從世潤到少年團再到仁率、寒率,走進娛樂房的孩子就像是漸漸走入了海康中二卻也溫暖的心。 Love And Youth|情竇初開 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一起生活,情竇初開的好感便隨之慢慢萌芽… 劇中的兩對小情侶,不管是海康與世潤或者允潭與寒率都剛好是互補的性格。 海康幼稚又浮誇、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