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庫斯巨木林
司馬庫斯巨木林步道全長5公里到神木園,整趟步道來回全長10多公里,步道算平緩好走,急升與急降的段落不多,途中有溪流、竹林、山谷與小瀑布。
步道尾巴的神木園為環狀,主要有9棵神木,最著名的9號神木年約2500年,名作YAYA神木,象徵著神木像母親一般守護著部落。
我與M在步道途中遇上了很多可愛的山友,有全家踏青的、也有父母帶著小孩散步的,擦肩而過時,彼此互道早安午安,溫暖而友善。
「等等是上坡,我們又要還債了。」看著微微上升的路線,走在前面的我說。
回程途中,我與M在每一個上坡與下坡,互相打趣著上坡是還剛剛來時的債務,而下坡是去程辛苦才能回收的利息。
後來,我們遇上可愛的一家人,父母各自抱著兩個小孩,爸爸打趣著懷中的孩子比當兵時的全裝還要沉重,媽媽懷中的女兒用圓滾滾看著走在後面的我們。
「我們原本只想走1公里的,沒想到走到了3.5公里。主要是這孩子又不肯自己走。」我們上前招呼時,抱著女兒的媽媽笑著說,指了指爸爸懷中的小男孩,話語中洋溢著幸福與無奈。
那時是交通管制剛開的下午4點多,托兒所的孩子們剛放學,迦南木屋前有個孩子屁顛屁顛地跑著,聽見爸爸的叫喚便轉往爸爸的方向跑了跑,然後跳上電動車,從頭到尾都笑得非常可愛,看著便感受到這是這年紀的孩子獨有的天真與單純。
當M的朋友A說:「村子裡有一種簡單的幸福的感覺,像是烏托邦。」,我第一個就想到離開前看到得這個畫面。
路上聊聊天
偏鄉醫療
雖然部落資源隨著觀光的發展而開始漸有起色,部落裡生活的面貌也顯得朝氣蓬勃,但醫療資源還是一個大問題。
部落內僅有一間如保健室般的醫療站,若是小病,可以吃成藥或是族人接送下山,但若遇上了需要救護車的情形,來回便需耗時多時與一路顛簸才能到達山下的醫院。
下山時,我們恰巧遇上一輛救護車,不知是要去鎮西堡或者司馬庫斯聚落。
「這救護車是山下來得嗎?要多久?」我問接送我們的邱大哥。
「來回大概要五小時吧。」邱大哥說。
最近在看《火神的眼淚》,第三集的最後提及偏鄉救護,讓我想到曾經在新聞上看到台東有條100多公里也沒有醫院的路,生病或受傷的人常常是在送醫的路途中就走了。
偏鄉的醫療似乎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難解的問題。
「我喜歡他們。」我說,興奮地秀出我的背蓋上的攻城獅Logo。
「原來你有在看籃球。」邱大哥笑了笑,繼續說:「他們來得那天司馬庫斯的孩子看起來都心花怒放的,我隨便問了一個妹妹,她說學校來了兩個很帥的球員。」
後來,我與我弟分享起這件事,一邊念著台灣果然很小,一邊討論著地區性的球隊深耕在地這件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