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開始過得有些糟,一連串的不平不順,讓新的一年在慌亂與沮喪中開始。
在這樣不順心的開年裡,閱讀蜜雪兒・桑娜 Michelle・Zauner撰寫的《沒有媽媽的超市 Crying in H Mart》成了一種治癒方式,那些生活裡遍及的細小傷痕瞬間變得微不足道,才體會到「一切死不了的都只是擦傷」,那些彌足珍貴的親情、愛情、友情,在沮喪的日子裡一樣溫暖可靠,讓人寬心地想起至少我愛的人們都還在身邊,那就是最珍貴的禮物。
《沒有媽媽的超市 Crying in H Mart》是蜜雪兒・桑娜的心情散文合輯,內容提及與媽媽相處的種種,作為美韓混血與亞裔美國人,媽媽那一半的亞洲血緣,在她的成長路上顯得微小卻也無處不在,那些曾經困擾她的身份認同,在媽媽死後都成了迫切渴望緊緊抓住的血濃於水。
《沒有媽媽的超市 Crying in H Mart》書摘
關於作者,蜜雪兒・桑娜 Michelle・Zauner
蜜雪兒・桑娜 Michelle・Zauner出身於1989年的韓國首爾,爸爸是猶太裔美國人、媽媽是韓國人,流淌著東、西方各半的血液,童年隨著做二手車業務的爸爸輾轉待過許多國家後,最終於一歲時定居在美國尤金,在大學時為了逃離媽媽的掌控而飄泊異鄉,同時擁有學生、打工族與獨立歌手的三重身份,並在此段時間遇上伴侶彼得。
媽媽死後,蜜雪兒開始在創作與料理中尋找寄託,並將對媽媽的思念轉化為文字與音樂,在悲傷度日的日子裡組建了獨立樂團「日本早餐 Japanese Breakfast」並錄製了《精神盛宴 Psychopomp》一輯,失去至親的痛與移民二代的身份認同讓無數人有所共鳴,長久以來作為獨立歌手並且籍籍無名的蜜雪兒首嚐出名的滋味,唱出的歌不再乏人問津,而是開始收穫無數反饋,巡迴演唱不再是自費的行程,也終於有了金主贊助。
蜜雪兒在書中形容這樣的好運是「母親踩著脖子命令神,讓好事發生在女兒身上。」
母親的形象在蜜雪兒心裡是直到走到另一個世界也時刻掛念著不完美的女兒過得如何,她在《泡菜冰箱 Kimchi Fridge》中提起:
「她盡了無微不至的心思,保存我存在和成長的證據,用影像捉住我,收存與我相關的每一份文件和每一樣物品。關於我的一切,她全都瞭如指掌。」
蜜雪兒的作家路始於一篇於《魅力 Glamour》雜誌上刊登的散文《Love , Loss, and Kimchi》,而《沒有媽媽的超市 Crying in H Mart》是蜜雪兒的第一本書,書名取自於2018年蜜雪兒在《紐約客》雜誌發表了的短篇散文《Crying in H Mart》,內文描述移民的身份認同與鉅細靡遺的韓國料理細節,甫上市便席捲美國的排行榜,並入選當年度《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二名。
《沒有媽媽的超市 Crying in H Mart》的暢銷也讓蜜雪兒的斜槓身份多了一個作家。
舌尖上的記憶,混血兒的身份認同
在《沒有媽媽的超市 Crying in H Mart》一書中蜜雪兒・桑娜用日常的口吻描述起從小到大與媽媽共處的心路歷程,從極度渴望媽媽認可的童年到叛逆、關係劍拔弩張的青春期再到媽媽生病時的照顧陪伴,時間軸不固定,但主軸圍繞在與媽媽的血緣。
蜜雪兒的媽媽-正美是典型的亞洲全職媽媽,生活圍繞著家庭打轉,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是無微不至、挑剔、嚴厲又拘謹的高度關注,期盼著孩子能走在她心目中最一般、最正常的康莊大道上,卻對叛逆地背道而行的孩子仍毫無保留的展現出濃烈的母愛。
蜜雪兒在美國長大,最早接觸的教育卻是來自媽媽,她因而同時擁有亞洲小孩的任性與討好與以及美國小孩的獨立與叛逆,母親身上那一半的血緣與過分束縛的愛,在急於追求認同的青春期像是枷鎖,而直到媽媽確診罹癌後,不流利的韓國話、沒做過的韓國料理與混血的外貌,都成為她擔心與媽媽失去連結的原因,而隨著媽媽的離開.那些來自韓國的家常料理便成為與媽媽保有連結的橋樑。
蜜雪兒在《沒有媽媽的超市 Crying in H mart》中提及她對自己另一半血緣逝去的擔憂,並寫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