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25的文章

理想的下午|歷史紋理中的陽明山美軍宿舍群|一個映著明媚陽光的異國風午後

2025年的開始有點不順心,才跨個年,前一年順風順水的好日子嘎然而止,工作上立馬迎來的挑戰讓人心煩,像是平穩的道路上長出了微小的荊棘,途經時被扎出細小的傷痕,不太痛卻也難以忽視,於是我一時腦熱買下了新相機,讓微小荊棘的道路開一朵玫瑰,也更有動力在休假日裡踏出家門。 歷史紋理中的陽明山美軍宿舍群|一個映著明媚陽光的異國風午後 陽明山國家公園是距離首都圈最近的國家公園,說遠不遠也絕對稱不上是近,但想在擁擠的城市中來一場逃亡,它是絕佳的選項之一,這點在1950年代的美援時期便如是。 1950年代,二戰剛結束幾年,主戰場歐洲與日本累積了累累傷痕,戰時的傷口還在緩慢癒合,同一時間美國趁勢崛起,日益壯大的美軍為了防止敵勢擴張,派遣美軍駐紮海外,而台灣則開啟歷史課本所謂的「美援時期」。 為了給駐紮的美軍一個適當的環境,美軍顧問團與外交部在陽明山山腰的山仔后地區興建了美軍宿舍,供予軍階較高的軍官攜家帶眷入住,直到1979年與美國斷交,美軍宿舍區的房屋逐漸廢棄、閒置,經歷了多次非廢存與開發危機後,於2007年被列作市定歷史建築及文化景觀,而今的美軍宿舍群部分區域出租給業者,將歷經歲月的老房打造成一個理想鄉。 在這資訊爆炸的快節奏世代,被台北步履匆匆與在新竹科技業工作的快狠準磨耗得身心俱疲的日子裡,擁有這樣一個百無聊賴的午後,陽光灑在每一幢屋房都有的庭院裡,無所事事地曬曬太陽就無比幸福。 變身成美國渡假村的就美軍宿舍,每一幢屋房都有庭園可以曬太陽,園區轉角有處兒童遊戲區是比庭院更大一片的草坪,內部是四間包含雙人床或兩張單人床的房間、客廳與開放式廚房。 整個園區是濃厚的懷舊異國感,像是走進舊時空中。

沖繩快閃 Okinawa Flash Trip|關於一個人旅行|比起遠行,收穫更多的是日常

獨旅這件事 決定去沖繩,是只有一兩周考慮的衝動選擇,惦記著想帶父母出去走走的心願,也懷念一個人旅行的自己,剛好五天四夜的旅行團有一天自由行的空檔落在周末的時間,請一天假就能來個三天兩夜的小旅行,一天帶著父母出遊還能保留一天的時間可以一個人到處走走,看來一切剛好的安排讓我衝動決定啟程,讓這場獨旅來得又快又急。 而當我一個人獨自坐在候機室,一種熟悉感襲來,好似多年前從布里斯本飛回台灣,也獨自一人等待著飛機起飛,突然就想起好些年前獨自出發時的慌亂,而時至今日已不過是件尋常小事。 快閃途中的尋常風景 在沖繩加加總總的時間大約是很短的兩天,比起遠行,收穫更多的是日常… 在決定出發沖繩前的幾天,我與M提及快閃計劃,評估了沖繩的風景並認為沖繩不像九州有許多充分吸引我的天然大景,似乎是不夠迷人到足以激起我一次衝動。 「確實不是那種風格,但我覺得很適合沒目的走走。」M這樣說,把我往出發的路上再推一把,而那霸一日獨旅驗證了M的這句話。 獨旅的那一天,在沖繩的落腳處是Hostel Y's cabin & hotel,一格床的膠囊床位承載我快閃的夜晚,在深夜比清晨更熱鬧的國際通,晨間的國際通安靜的可以,初醒的城市還睡眼惺忪,前夜往來熱絡的喧鬧聲彷彿另一個時空。 到首里城的那天上午,沖繩北方的豪雨特報傳入手機,而南方的那霸也正下著滂沱大雨,彼時的我們正搭著單軌列車要前往首里,眼見窗外的大雨滂沱便臨時變更目的地,改往San-A購物中心。 有別於上午的大雨滂沱,到達首里時是不冷不熱的秋高氣爽,從雲間散落的陽光下,被雨洗淨的首里的屋房與石牆,首里城邊的龍潭,於1427年動土挖掘,與首里一同渡過數世紀的光陰,橫越龍潭的世持牆上,父母帶著小兒子看欄杆下的龍潭上的植物,年長許多的大兒子滑著手機跟在後頭,看來是有幾分意興闌珊。 沖繩單軌電車,於2003年始營運,全長17公里,連結那霸機場、那霸市區到浦添,橫跨那霸機場周邊的鬧區,途經國際通、San-A與首里,涵蓋了購物城與古蹟,對於周休二日的短程旅行,單軌是遊沖繩市區最好的交通工具之一。 國際通周邊,從県庁到牧志,包含美食店、藥妝店、紀念品店、Donki與牧志第一市場,從午時開始便沸騰到深夜,是遊客造訪沖繩的必訪地。 而県庁南方,在不上班的周末靜悄悄地,亮閃閃的陽光映著小巷綠徑,在匆匆忙忙的快閃中加入一些慢步調。 在沖繩的第一晚,住在美栄橋...

A Topic|不會飛的小笨鳥|鴞鸚鵡的生存危機與復育計劃

(圖出自: Kākāpō Recovery ) 世界上第二醜的動物,醜萌代表「鴞鸚鵡」 鴞鸚鵡,毛利語叫Kākāpō,意指「夜鸚鵡」,是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神話裡常見的鳥種,隸屬鴞鸚鵡屬、鴞鸚鵡種,是瀕臨絕種的紐西蘭特有種,世界上僅存的唯一一種不會飛的鸚鵡,並且是壽命最長的鳥類之一,預估壽命可達60~90年,外表為苔綠色羽毛夾雜黑色斑點、鴞形目獨有的面盤羽毛、白色灰的大喙、短腿大腳,雖然不會飛卻與棲息地有著相襯的保護色,成鳥體型肥大圓潤、重量可達3-4公斤以上,醜萌的外型在2012年的時候被由英國生物學家Simon Watt成立的醜陋動物保護協會Ugly Animal Preservation Society舉辦的投票中選作世界上最醜的生物第二名。 (圖出自: Kākāpō Recovery ) 不會飛的小笨鳥,鴞鸚鵡的生存危機與復育計劃 鴞鸚鵡於史前時期就定居於紐西蘭,由於沒有天敵與獵食者且物饒豐盛,在優越環境下養尊處優地渡過數世紀,並因此違反了物競天擇的進化論,反倒是失去了飛行能力,然而隨著人類移居與殖民者帶來的外來種的侵入,鴞鸚鵡絕對宜居的理想地被破壞,長年過著優渥生活的鴞鸚鵡一下子面臨生存危機,再加之鴞鸚鵡不如一般鳥類般交配頻繁,繁衍的頻率是幾年一次並只在陸均松果實纍纍的年份才進行交配與繁衍,因此鴞鸚鵡在面對考驗毫無抵抗力的情況下數量急劇下降,上個世紀的1900年代僅剩不到百隻並被列作瀕危物種。 對鴞鸚鵡的保育從1890年代開始,保育員將鴞鸚鵡移往當時屬於自然保育區的雷索盧申島Resolution Island,鴞鸚鵡在理想鄉安逸的生活了幾年直到外來者白貂的隔海侵襲,往後的幾年鴞鸚鵡皆在保育移居與外來者侵入的循環裡渡過,保育成效未顯現,鴞鸚鵡數量還持續下降並一度被認為已功能性絕跡,直至1980年代正式實行全國性的復育計劃,鴞鸚鵡被再次移往沒有補食者的茂伊島Maud Island、科德菲什島Codfish island、小巴里爾島Little Barrier Island、瑪娜島Mana Island並得到嚴密監管,但由於鼠輩橫行與監管不易小巴里爾島Little Barrier Island、瑪娜島Mana Island隨後被喬基島Chalky Island與安克島Anchor Island取代,在這些紐西蘭外海的偏遠小島上的保育基地裡,鴞鸚鵡產卵與復育的數量被...